北宋余晖(增四)陈东上书弹劾“六贼”,为何高俅不在六贼之列?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是宋朝政治形势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宋朝对内处于政治斗争的高发期,对外又有金朝灭辽后欲图南侵的军事压力,所以国家的政局不稳,朝野对于国家的未来也议论纷纷。在此危局的环境之下,太学生陈东带头上书宋钦宗赵桓,弹劾宋徽宗赵佶执掌朝政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是宋朝政治形势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宋朝对内处于政治斗争的高发期,对外又有金朝灭辽后欲图南侵的军事压力,所以国家的政局不稳,朝野对于国家的未来也议论纷纷。在此危局的环境之下,太学生陈东带头上书宋钦宗赵桓,弹劾宋徽宗赵佶执掌朝政
政和六年(1116 年)暮春的汴京,大晟府的乐律阁内,檀香袅袅缠绕着案上的谱牒。周邦彦手持玉尺,轻轻敲击着编钟,目光落在《清真集》手稿中《兰陵王・柳》的词谱上 —— 墨迹未干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旁,密密麻麻标注着 “商调”“双调” 的音律记号。这位五
公元 960 年,陈桥驿的晨雾还没散,赵匡胤身上就被手下裹上了黄袍。后来他坐在汴梁紫宸殿的龙椅上,夜里总睡不着 —— 自己能从后周孤儿寡母手里夺天下,保不齐哪天手下的武将、地方的官,也会照着葫芦画瓢。
李觏(1009-1059),北宋杰出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追赠文节先生,世称李泰伯或盱江先生。官至太学助教、国子监直讲,累赠宣教郎。在学术领域,他力倡“经世致用”之学,为理学先驱,强调儒家道德实践,著有《盱江集》《
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具戏剧性、充满跌宕起伏的篇章——北宋的灭亡全过程。这段历史,既有文化的繁荣,也有战火的硝烟,更有政治的暗流涌动。北宋曾经繁华似锦,科技昌明,文化璀璨,但最终却在金兵的铁蹄下碎裂,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令人扼腕叹息的伤痕。你
话说在北宋那时候,兵器的质量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常常是还没砍到敌人呢,兵器自己就先断了,而且不是一把两把,是一整批都是这德行。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只能一个劲地怪铁不行。其实啊,这问题就出在这炼铁用的“铁”上。
公元 960 年,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却又军事积弱的时代。从太祖赵匡胤到钦宗赵桓,北宋历经九位皇帝,共 167 年,他们或开创基业、或守成治世、或力挽狂澜、或昏庸误国,共同编织了北宋王朝的兴衰图谱。
统和十六年(998年)寒冬,南京城的辽国百姓自发聚集在新建的耶律休哥祠前。有位老牧民献上整只烤全羊,喃喃道:"于越公在时,边关放牧从无宋兵侵扰。"此时距那位让宋朝小儿止啼的名将病逝已过百日,辽圣宗下诏修建的祠宇刚刚落成,香案上供着副破损的玄甲——正是十八年前瓦
提到北宋文学,欧阳修是绕不开的 “关键先生”。他不仅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还一手提拔了苏轼、王安石、曾巩等文坛巨匠,堪称北宋文风的 “掌舵人”。
1069年深秋的汴梁,早朝的钟声刚过,御史台的弹劾奏折就堆成了小山。“王安石此人,衣着邋遢如乞丐,食不知味似木石,恐失宰辅体统!”朝堂上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可谁也没想到,这个被同僚嘲笑“不修边幅”的宰相,正憋着一股劲,要掀翻整个大宋的旧制度 。
王安石变法,又称 “熙宁新法”,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9-1085 年)由王安石主导的一场系统性社会改革运动。其核心目标是解决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危机,实现 “富国强兵”,但因触及多方利益及执行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却对北宋历史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敢信吗?大宋的读书人嘴上说着“唐朝不行”,背地里却把唐诗抄得一页不落;一边骂着“胡风乱华”,一边把唐朝的传奇故事当睡前读物。这操作,像不像极了今天的我们——口口声声说“网红文化没内涵”,转头就刷短视频到凌晨三点?
岭南地区,当时分为广南东路以及广南西路,因远离中原地区、土著部落众多,兵力部署以“禁军驻屯+厢军镇守+乡兵辅助”为核心。
受益于宋代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北宋开国初期呈现出文化人才大爆炸的现象,但是文学方面,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朝只占有韩愈和柳宗元两位,而宋代占六位,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基本都处于宋代初期,这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
福建是个神奇的地方,远离中原,连官话都讲不清楚的地方(语颇獠,至今仍是),在经历五代十国之乱后的北宋,竟然相星辈出,集中于建州和泉州,出名权倾朝野的“奸相”就有三个:蔡京、吕惠卿、章惇。
前言:公元1126年,金军的铁蹄第一次兵临北宋都城汴京城下,史称“靖康之变”的序幕就此拉开。面对强敌,宋钦宗一心乞和,不惜答应割地、赔款的屈辱条件,以换取金军退兵。作为议和的关键一环,金人要求派遣一位亲王前往金营作为人质。
说起宋朝,大家常听说它 "积贫积弱",打不过周边的辽、金、蒙古。但要是真穿越回古代,宋朝可能是生活体验比较好的朝代。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说过,要是能选,他愿意生活在宋朝。这背后藏着个挺有意思的反差:宋朝其实富得很。#全民科普在行动#
1020年,宋真宗走了,一个十二岁的娃娃赵祯坐上了龙椅,这就是后来的仁宗,从这年开始,一直到1063年仁宗也走了,这四十三年里,整个北宋就像一辆慢慢悠悠但是特别稳当的大车,车上装着两千多万户人家,就这么驶过了一段被后世叫做“仁宗盛治”的长坡,说它“最舒服”,不
1022年,汴梁城春寒料峭,13岁的赵祯突然成了孤儿,父亲宋真宗死了,留下一个烂摊子,朝堂被几个奸臣把持,到处都是假造的祥瑞。
天下很久以前,分与合就没停过。话说,九州划定之后,“九鼎”也随历史不停颠簸,从大禹到夏商周,辗转腾挪总是那点事。夏亡鼎归商,商灭又跑去周,说起来都要把人绕晕。到底这九鼎有什么说头?总归挂着大禹的名号,谁拿住它便觉得能安天下,反复无常。后来嘛,秦始皇听说九鼎归秦